三分三
【藥材名稱】三分三【毒】【拼音名稱】sanfensan
【別名】大搜山虎、山野煙、野煙
【科屬】為茄科植物三分三、鈐鐺子、麗江山莨菪、齒葉賽莨菪等的根或葉。
【產(chǎn)地】分布詳情見【生境分布】
【性味】【性味】味苦;辛;性溫;大毒
【功能主治】解痙鎮(zhèn)痛;祛風(fēng)除濕。主胃痛;膽;腎;腸絞痛;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腰腿痛;跌打損傷
【中成藥】共有 3 種中成藥使用三分三: 三分三浸膏片 天香酊 三分三浸膏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6-0.9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酒調(diào)敷;或浸酒搽。
【注意】
心臟病、心臟衰弱者忌服。
【采收儲藏】
栽培3-5年收獲。根挖出后,洗去泥沙,表皮晾干后趁天晴迅速切片,片厚1-2cm,置于陽光下曝曬,或曬至3-4成干后烘烤。但切忌新鮮切片直接烘烤,以防表面變黑影響質(zhì)量。莖、葉、種子于秋季采收后,陰干或曬干。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1.5m。主根粗大。葉互生,葉柄長5-15mm;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8-20cm,寬3-8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紊~腋,淡黃綠色,下垂;花梗長1-3.5cm;花萼漏斗狀鐘形,長3-4cm,具10條縱脈,萼齒4-5,狹三角形,不整齊;花冠漏斗鐘形,5裂,淡黃綠以,開花時外反,管內(nèi)被柔毛,近基部有5對 暗紫斑;雄蕊5,內(nèi)藏;雌蕊稍長于雄蕊,子房圓錐形,柱頭頭狀;花盤盤狀。蒴果近球形,嘀咕以下環(huán)裂;宿存萼緊包果,長3.5-4.5cm,有10條突起的縱脈,果梗長5-7cm,下彎?;ㄆ?-7月,果期10-11月。
本種與三分三我不同點(diǎn)在于:植株被毛。葉片全緣。花萼被柔毛,萼脈彎曲;花冠通常淺黃色或裂片略帶紫色,花冠筒內(nèi)基部無紫斑。
本變種與前者的主要區(qū)別是:葉緣具1-2對不等的粗齒或呈波狀,有時具疏緣毛;枝條及葉被疏柔毛,或有時幾無毛;花冠裂片常帶褐紫色,藥冠管內(nèi)基部具5塊紫斑。花萼和花梗密被淡褐色毛?;ㄆ?月。果期9月。
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全株無毛;莖綠色,有時帶淡紫色,略具棱角。根斷面淡黃色,有苦味。葉互生;葉柄長1.5-2cm;葉片紙質(zhì),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20)cm,寬3-6(12)cm,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楔形或微下延,全緣或微波狀。花單生于葉腋,下垂,花梗長1.7-2.5cm;花萼鐘狀,厚,近革質(zhì),長約2cm,先端平齊,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淺齒,常因花冠伸展被撐破為1-2深裂,縱脈不明顯;花則的淺齒,常因花冠伸展被撐破為1-2深裂,縱脈不明顯;花冠淺黃綠色,長約4.5cm,檐部具5齒,齒漸尖,花幕開時外反,里面花絲基部兩側(cè)具暗色紫斑;雄蕊5,長達(dá)花冠之一半或略短;雌蕊稍長于雄蕊,子房圓錐形或近球形,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宿存萼緊包果實,蓋裂,縱脈粗而不明顯。種子多數(shù),表面密布蜂窩狀小孔?;ㄆ?-6月,果期9-10月。
本變種與賽莨菪的主要區(qū)別是:葉緣常具1-2(-3)個粗齒,花冠檐部裂片極淺,背面具明顯的暗紫色條紋。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1.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700-3100m的林緣、草地和陰濕處。
生于山坡草地、林緣及田野宅旁。
生于海拔2800-3100m的山坡及灌木林中。
生于海拔3000-3600m的山坡、草叢或灌木叢中。
生于海拔3000-3600m的林緣或草坡。
2.資源分布: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
分布于云南、西藏。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藏等地。
分布于四川、云南。
分布于四川、云南。
【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涼爽氣候,耐寒。在年平均氣溫為10.6℃,年雨量1126.8mm,年平均相對濕度78%左右的環(huán)境下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并不嚴(yán)格,除重質(zhì)粘土及低洼沼澤地外均能生長,但在土層瘠薄的地區(qū)及鹽堿地,植株生長遲緩,生熱較差。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春季選用上年采收的種子,形溝條播,溝距15-20cm,溝內(nèi)先施腐殖質(zhì)土加少量餅肥,作底肥,用經(jīng)充分腐熟的堆肥工廄肥亦可。播后覆土2cm,蓋薄層草,澆水,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待子葉出土后逐漸揭去蓋草,另用竹竿拾起高20cm的棚架,上蓋草或篾笆,了止曝曬。約2星期左右出苗。每1hm2用種量300g,可育苗30000-3700株。苗高5-8cm,時移栽,行株距50cm×40cm。
田間管理 生長期注意松土和鋤草。在麗江地區(qū),根據(jù)紅壤貧瘠的特點(diǎn),主要以施有機(jī)肥為主,用糞水充分漚熟的油餅粕,以1份肥兌6份清水施于根部,于定植后20-25d后追施,第2次追肥是在8月中旬,可施復(fù)合顆粒肥,每1hm2150-225kg。2-3年生植株,第1次追肥在5月中旬,第2次在7月。入冬前應(yīng)注意培土防寒防凍,培土厚10cm左右。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霜霉病,6-9月發(fā)生,為害葉部。發(fā)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40%霜疫靈300倍液噴灑,10-14d1次,連續(xù)2-3次,同時雨后注意排水;蟲家有八字地老虎、小地老虎、金龜子、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為害。防治方法主要采用人工捕殺、毒餌誘殺法。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的塊片,直徑2-12cm,厚0.5-2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極多縱皺紋。切面灰白色至灰黃色,平整的橫切面可見數(shù)層同心性環(huán)紋及放射狀排列的導(dǎo)管束。質(zhì)堅而脆,折斷時有粉塵,斷面顆粒狀。氣微,味微苦麻。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較厚。韌皮部狹窄。木質(zhì)部占大部分,導(dǎo)管2-8成群,放射狀排列,有木間韌皮部。薄壁細(xì)胞含草酸鈣砂晶。
【鑒別】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置帶寒錐形瓶中,用氨水濕潤,15imn后加氯信20ml,冷浸過夜,濾過。取濾液5ml放入蒸發(fā)皿中,置沸水浴上蒸干,加入發(fā)煙硝酸數(shù)滴,蒸干后殘?zhí)冻使餐?,加無水乙醇1-2滴及氫氧化鉀1小粒,即顯紫堇色。(檢查托品類生物堿—)。
【各家論述】
1.《中藥形性經(jīng)驗鑒別法》:作鎮(zhèn)痛、鎮(zhèn)靜藥。
2.《云南中草藥》:麻醉止痛,除濕法瘀。
【摘錄】
《中華本草》
三分三圖片
三分三
三分三1
三分三2
三分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