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zhí)?/h1>
【藥材名稱】九龍?zhí)?br />【拼音名稱】jiulongteng
【別名】過崗龍、過江龍、鄔郎藤、烏藤、串鼻藤、飛揚(yáng)藤、山道藤、九龍根、羊蹄風(fēng)、黃開口、子燕藤、五里藤、雙木蟹、九牛燥、五花血藤、馬腳藤、馬蹄葉根
【科屬】為豆科植物龍須藤的根或莖。
【產(chǎn)地】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
【性味】【性味歸經(jīng)】苦苦;平;無毒。歸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行氣活血。主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偏癱,胃脘痛,疳積,痢疾
【中成藥】共有 2 種中成藥使用九龍?zhí)? 九龍胃藥膠囊 古威活絡(luò)酊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用量加倍;或浸酒。
【附方】
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九龍?zhí)僖恢炼?,兩面針二至三錢。水煎,每日一劑,分二到三次服。(《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處方集》)
【采收儲藏】
全年均可采,砍取莖干或挖出根部,除去雜質(zhì)、泥土,切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
龍須藤 木質(zhì)藤本:有卷須。嫩枝和花序被緊貼的小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2.5cm,纖細(xì),略被毛;葉片紙質(zhì),卵形或心形,長3-10cm,寬2.5-6.5cm,先端銳漸尖,微凹或2裂以至不裂,基部截形,微凹或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緊貼的短柔毛,漸變無毛或近無毛,干時(shí)粉白褐色;基出脈5-7條。花兩性,總狀花序狹長,腋生,有時(shí)與葉對生或數(shù)個(gè)聚生于枝頂而成復(fù)總狀花序,長7-20cm;苞片與小苞片小,錐尖,早落;花梗纖細(xì),長1-1.5cm;花托漏斗形,長約2mm;萼杯狀,裂片5,披針形,長約3mm;花瓣5,白色,具瓣柄,瓣片匙形,外面中部疏生絲毛;能育雄蕊3,無毛,退化雄蕊2;子房具短柄,僅沿兩縫線被毛,花柱短,柱頭小。莢果倒卵狀長圓形或帶狀,扁平,長7-12cm,寬2.5-3cm,無毛果瓣革質(zhì)。種子2-5顆,圓形,扁平,直徑約1.2cm?;ㄆ?-10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木叢中、疏林或密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
【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稍扭曲。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規(guī)則皺溝紋。質(zhì)堅(jiān)實(shí),難折斷,切斷面皮部棕紅色,木部淺棕色,有2-4圈深棕紅色環(huán)紋,習(xí)稱“雞眼圈紋”,針孔狀導(dǎo)管細(xì)而密。氣無,味微澀。
以藤莖粗,斷面“雞眼圈紋”明顯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
根及莖皮含鞣質(zhì)20.76%。
【各家論述】
《南寧市藥物志》:祛風(fēng),祛瘀,治風(fēng)濕骨痛,跌打接骨。
【摘錄】
《中華本草》
九龍?zhí)賵D片
九龍?zhí)?
九龍?zhí)?
九龍?zhí)?
九龍?zhí)?
九龍?zhí)?
九龍?z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