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頁 > 中藥 > 禹白附

禹白附

【藥材名稱】禹白附
【拼音名稱】Yu Bai Fu
【別名】野半夏、犁頭尖、剪刀草、玉如意、野慈菇、副本一粒紅。
【科屬】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塊莖。
【產(chǎn)地】主產(chǎn)于河南、甘肅、湖北等地。
【性味】辛、甘,溫。有毒。
【中成藥】共有 45 種中成藥使用禹白附: 麝香風濕跌打膏
【應用】
1、中風痰壅,口眼喎斜、驚風癲癇、破傷風。本品辛溫,善祛風痰而解痙止痛,故適用于上述諸證。治中風口眼喎斜,常配全蝎、僵蠶用;治風痰壅盛之驚風、癲癇,常配半夏、南星;治破傷風,配防風、天麻、南星等藥用。
2、痰厥頭痛、眩暈。本品既祛風痰,又能止痛,其性上行,尤擅治頭面部諸疾,治痰厥頭痛、眩暈,常配半夏、天南星;治偏頭風痛,可與白芷配伍。
3、瘰疬痰核,毒蛇咬傷。治瘰疬痰核,可鮮品搗爛外敷;治毒蛇咬傷可磨汁內(nèi)服并外敷,亦可配其它解毒藥同用。
【配伍效用】
1、白附子配伍半夏、天南星:白附子辛溫燥烈能燥濕化痰、祛風止痙,為治風痰之要藥;半夏、天南星燥濕化痰。三者伍用,共奏祛風燥濕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療風痰所致之口眼斜、眩暈等癥。
2、白附子配伍川芎、白芷:白附子既燥濕痰,又祛頭面之風痰;白芷祛風除濕止痛;川芎辛溫香竄,走而不守,能上行頭巔,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尤為治頭痛之要藥。三者伍用,共奏祛風散寒除濕之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濕所致之頭偏痛。
3、白附子配伍僵蠶、全蝎:白附子祛風化痰解痙,長于治頭面之風;全蝎、僵蠶祛風解痙,又善通絡(luò)。三者合用,有祛風化痰止痙、通脈活絡(luò)之功效,用于治療中風所致之口眼斜。
4、白附子配伍天南星、天麻、防風:白附子、天南星均祛風解痙;天麻平肝息風止痙;防風祛風散邪止痙,使邪從汗解。四藥伍用,共奏祛風定搐之功效,用于治療破傷風所致之抽搐等癥。
【用法用量】煎服,3~5克;研末服0.5~1克,宜炮制后用。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本品辛溫燥烈,陰虛血虛動風或熱盛動風者、孕婦均不宜用。生品一般不內(nèi)服。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外皮;用硫黃熏1~2次,曬干?;蛴冒椎\、生姜制后切片。
【炮制工藝】
1、生白附子:除去雜質(zhì)。
2、制白附子:取凈白附子,分開大小個,浸泡,每日換水2-3次,數(shù)日后如起粘沫,換水后加白礬(每白附子100mg,用白礬2mg),泡一日后再進行換水,至口嘗微有麻舌感為度,取出。將生姜片、白礬粉置鍋內(nèi)加適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無干心,撈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至七成干,切厚片,干燥。每白附子100mg,用生姜、白礬各12.5mg。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成分:含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皂甙、肌醇、蛋白質(zhì)、黏液質(zhì)、草酸鈣、蔗糖、膽堿、尿嘧啶、酪氨酸、纈氨酸、琥珀酸、棕櫚酸、亞油酸以及相應的甘油酯。
2、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給小鼠腹腔注射,與戊巴比妥鈉有協(xié)同作用,制禹白附較生禹白附作用較強。禹白附溶液給小鼠腹腔注射對硝酸士的寧和戊四氮唑引起的驚厥有對抗作用。亦有報告指出,禹白附有一定的鎮(zhèn)靜作用,制白附子比生白附子的鎮(zhèn)靜作用強。但兩者皆無抗驚厥作用。
(2)抗炎作用:禹白附粉混懸液或煎劑給大鼠腹腔注射,結(jié)果顯示其均能顯著降低蛋清所致炎癥的腫脹度;兩種制劑給小鼠腹腔注射,亦能顯著降低小鼠棉球肉芽腫的重量。禹白附粉混懸液給大鼠腹腔注射,尚能顯著降低酵母性關(guān)節(jié)炎的腫脹度。(3)祛痰作用:小鼠酚紅排泌實驗表明: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提取物給小鼠腹腔注射,均有顯著祛痰作用。
(4)抗破傷風作用:動物實驗表明:禹白附蛋白預防和治療用藥,對小鼠肌肉注射破傷風毒素引起的破傷風均有對抗作用,能使動物存活率顯著增加。小鼠靜脈注射破傷風毒素后,再肌肉注射禹白附溫浸劑、水提液、醇提液及腹腔注射水提液,結(jié)果顯示其對破傷風均有效,效果與氯丙嗪相近。
3、毒副作用:生禹白附和制禹白附給小鼠靜脈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分別為32.58±2.65g/kg和29.57±2.70g/kg。多數(shù)動物在用藥后20分鐘內(nèi)死亡,死亡前動物表現(xiàn)呼吸抑制或驚厥。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溫浸劑給小鼠灌胃、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水煎劑給小鼠和家兔灌胃,均未見動物死亡。禹白附粉混懸液對兔結(jié)膜、兔耳皮膚均有刺激作用,生禹白附的刺激作用較制禹白附為強。禹白附生品成人中毒量為每日15~30g,致死量為45g,中毒潛伏期約0.5~3小時。本品中毒的癥狀表現(xiàn)為:口舌發(fā)麻、四肢及全身緊束感、全身大汗、口渴舌干、心慌、躁動不安,繼而出現(xiàn)譫語、嘔吐、腹瀉、顏面青紫,最終因呼吸、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臨床應用本品,曾有用生白附子7枚(約37g),加黃酒煎煮,一次服下致中毒死亡的報告。
中毒救治:
(1)立即催吐、洗胃(用高錳酸鉀液或2%鞣酸溶液)。
(2)用生姜汁和白醋口腔含漱及內(nèi)服。
(3)其他救治措施參照“天南星”。
【臨床應用】
1、治療頭痛:生白附子、天南星、生草烏各30g,蔥白7個,生姜40g。上藥研末調(diào)勻,包以紗布,蒸熱敷于痛處(勿敷眼部)。治療43例偏頭痛,24小時內(nèi)止痛者40例,2~3日止痛者3例。隨訪2年,無復發(fā)者31例?!病端拇ㄖ嗅t(yī)》1988;(8):32〕
2、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白附子100g,全蝎150g,川芎、白芷、僵蠶各200g。將上藥分別研成粉末,過篩拌勻。每次2g,每日2次,以熱酒調(diào)服。10天為1療程,服用2~3個療程后,50例中,近期治愈33例,顯效13例,進步2例,無效2例。治愈33例中隨訪1年以上者29例,6例復發(fā),但均較治療前為輕。〔《廣西中醫(yī)藥》1984;(3):21〕
3、治療淋巴結(jié)核:外敷法:鮮白附子20~60g,洗凈置瓷器內(nèi),搗成泥狀。據(jù)瘡口大小均勻敷于患處,包扎,早晚各換藥1次,5天為1療程,此法用于淋巴結(jié)核瘺患者,并與內(nèi)服藥同用。內(nèi)服法:鮮白附子10~30g,水煎服,日1劑,5天為1療程,此法用于淋巴結(jié)核患者。孕婦及心、肝、腎功能不全者不宜服用,體虛者減量,外敷出現(xiàn)灼痛者停用。共治療淋巴結(jié)核45例,(其中淋巴結(jié)核瘺10例,痊愈8例,無效2例;淋巴結(jié)核35例,痊愈31例,好轉(zhuǎn)4例)?!病逗颖敝嗅t(yī)》1990;(2):5〕
4、治療顳下頜關(guān)節(jié)紊亂綜合征:白附子、白僵蠶各10g,全蝎5g,川芎、甘草各6g。隨證加減。水煎服,日1劑。治療40例,痊愈37例,好轉(zhuǎn)3例?!病吨形麽t(yī)結(jié)合雜志》1990;(10):631〕
5、治療白癜風:白附子、白芷各6g,密佗僧10g,雄黃3.5g。共研細末,用切成平面的黃瓜尾蘸藥粉用力擦患處,每日2次。治療34例,用藥5~6次而愈者13例,8~10次而愈者16例,好轉(zhuǎn)5例。〔《山東中醫(yī)雜志》1985;(3):39〕
6、治療黃褐斑:
a.白附子、白芨、浙貝母各等份,研末調(diào)凡士林制成藥膏。早晚各涂藥1次。治療137例,痊愈109例,好轉(zhuǎn)24例,無效4例。最快者用藥10天見效〔《陜西中醫(yī)》1987;(2):59〕b.白附子、白芨、白芷各6g,白蘞、白丁香各4.5g,密佗僧3g。上藥共研極細末。每次取藥粉少許,攪入雞蛋清或白蜜內(nèi),臨睡前先用溫水浴面,繼將藥膏涂于斑處,晨起洗凈。治療20余例,一般1個月內(nèi)斑可消退?!病缎轮嗅t(yī)》1980;(6):27〕7、治療花斑癬、汗斑:生白附子、密佗僧各3g,硫磺6g。上藥共研細末,用黃瓜蒂蘸藥粉搽患處,日2次。治療91例,皆愈?!病哆|寧中醫(yī)雜志》1981;(5):45〕
禹白附圖片